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云南 白族民间歌曲乐曲集

段银聪 / 姜芦芸 / 李思思 2020-09-25发行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系列缘起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我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得到了经济发展、科技、便捷带来的福利,也失去了那些极其珍贵的原本不该失去的,比如母语,比如传统文化、传统音乐。那些妈妈教给我们的,奶奶、外婆教给我们的母语,以及一首首世代相传的古老的歌谣。
这些母语和歌谣有着家族的民族的深刻记忆,曾世世代代相传,直到传到我们手里。被时代遗忘,被我们遗弃,冷漠的任其消失,以过时没有流量的名义淘汰,无论曾经历千年、百年,多少风雨,即将遗失在我们手里。
我们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民族到底是贡献还是犯下过错,有多少遗憾缺失?需要从行动中解答。我想,从我做起,以一个普通音乐人的力量,以每个人的力量,将会汇集成河流,流入大海,让这些古老的语言和歌谣得以传承,直到生生不息!


叶云川 .瑞鸣音乐制作人
2020年8月16日



中国音乐地图
用音乐找回民族的记忆,从母语中寻找生命的缘起

音乐,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母语。它先于语言而生,诞生于最天然的心跳、身体运动的节律、胸腔与喉管的震动、原始的情感和万物之间流淌的声音。一个民族可能没有文字,但绝不会没有音乐,而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与风貌的最忠实的记载与反映,如一条鲜活血脉,源源不断输送着一个民族扎根所在的那片地层与地域的养分,和难以言状的印记。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失落了太多的记忆,然而从未有哪个时代,我们遗失得像今天这样迅速和难以挽回。可是当那些被一代代传唱、甚至历经千百年不衰的乐曲歌谣响起,一应模糊难辨、遥远难追的习俗传统、风土人情、文化面孔乃至自然风貌,便被重新唤醒,变得鲜活而清晰。这些歌谣,在今天面临岌岌可危的失传境况。因而瑞鸣对这些音乐进行采风式的收集、整理并录制,以国际级制作要求和水准,到当地民族文化之中广泛采撷、拾取那些最原汁原味、也最弥足珍贵的声音,来唤起亲切的民族记忆,并藉由音乐重连那与自然、与生命的脐带。

一种音乐地理的表达探索
地图所对标的风貌,旋律所触达的基石

对于中国音乐来说,五千年文化,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数百种民族乐器,近千种戏曲剧种,构成了太过庞大而丰富的音乐体系,想要领略中国音乐的全貌,或找寻进入这个音乐世界的门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经历16年民族音乐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探索后,瑞鸣音乐发起“中国音乐地图”计划,并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用地图的方式,对中国音乐整体尝试进行一种系统性的整理和表达,令本土也令国际上的每个人,能在地图索引中畅游中国音乐时空,藉由一首首乐曲,叩启地域风情,并被音乐引领着,溯洄于久远的历史河床,更容易也更立体地感受这浩瀚又神秘的音乐世界。
源于梦想和执着。2019年,瑞鸣团队在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的带领下,在录音大师李大康老师的指导下,走过全国十余省,在各地寻找到音乐厅、剧院等场地,运用世界级录音设备,以极高采样频率,录制下每个民间音乐人细微情感、呼吸和演奏演唱时的心跳,每一次瞬间的感动。本次实地录制历时近90天,参与采录的民间音乐人约580人,参与录制的演奏者中,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诸如罗凤学、张顺英、边巴扎西等,亦有常年巡回世界演出的民乐艺术家赵家珍、郭雅志等。涵盖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白族、彝族、朝鲜族等近40个民族,精心录制音乐1036首,涉猎西安鼓乐、江南丝竹、智化寺京音乐等百余流派的精选民族音乐曲目,包含传统音乐名曲诸如《昭君出塞》《出水莲》《高山流水》等曲目,也有如《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等少数民族音乐史诗。体裁涉及少数民族宫廷音乐、山歌、牧歌、渔歌、劳动号子、戏曲、说唱、器乐独奏合奏等多种形式;使用传统乐器多达213种,采集文字资料近30万字。

大者见大,微者见微

瑞鸣音乐17年历程,试图以微薄之力,在一步一个脚印的采风中重绘华夏音乐版图。这既是一桩很宏观的事,承载的不止是广袤的土地,它有波澜壮阔的民族记忆,大开大阖的历史时空,乃至风姿百态的不尽河山……然而它同时又非常幽微和细密,音乐能带领我们抵达多么细节而层次丰富的体验?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自然物宜,一个民族的性情、风俗和古老的信仰传说,一个个体的情感、故事与生活场景……它们都在音乐中自然流淌,对有心人娓娓诉说着。
而就这个音乐项目本身而言,它同样是当下的又是历史的,是宏大的又是细微的。我们用当代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手段,保存最传统和原生的音乐资料,尽可能追求极致的专业和每一处细节上的考究,来完成一件宏大而规模化的事情,并令它具备一个国际性的视野和传播效力。
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是享誉国际的著名音乐品牌瑞鸣音乐创始人,所制作的音乐曾获得国内外160余个奖项。录音指导李大康老师,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除李大康老师外,参与录制的录音师近二十人,包括鹿楠楠、曹勐、杨震、张正地、陶煦等录音师。为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除完成了1036首乐曲录制外,项目全程以4k的精度三机位录制而成视频素材总时长约17000分钟,拍摄图片万余张,充分展现各民族音乐人个性特征、乐器的历史沧桑变化以及创作过程自由交流表达、传统敬业的精神,并将制作成1000条与乐曲、歌曲对应的音乐视频,以及符合民族气质的高品质数字音乐、唱片及书籍,传播到世界。

以国际级制作水准,记录最传统的声音中国

传统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发扬,民族的需要走向世界,传播就是民族音乐最好的保护方式。瑞鸣音乐将本次录制作品以高品质数字化制作、保存及国际化推广,建立起系统而立体的、兼具宏观与细微的中国音乐地图系列,以向世界提供认识、感受中国音乐独特魅力的索引指南,也为民族留存一份满载着记忆和故事的珍贵语本,提供了解并理解传统中国的音乐系统资料,为后世留下可供无限浏览的民族深刻记录。



踏虹彩云南境,聆万物有情有声
——听见云南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大河大川急泻千里,一气奔腾过横断山脉的十万大山,云岭山脉与元江河谷将这片彩云南境的神秘土地,分为地势迥然的东西区域,而北境与西藏交界处,梅里雪山巍峨绵延,耸峙入云,海拔高达6740米,到南部与越南接壤的元江出境口,包裹在原始密林中,海拔仅76.4米。纵横破碎的高山深谷间,散落着坝子与湖泊。它或许是中国最复杂多样的一片土地,也是无数人心中的云深秘境,世外桃源,是地平线处日月在心头停泊的家园。石林、土林、红土地、冰碛湖、梯田……幽兰与杜鹃怒放在横断山区的大山深处,大象、金丝猴、长臂猿和无数珍禽异兽徘徊在西山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凤尾竹掩映的竹楼畔,孔雀悠然踱步,而风花雪月的苍山洱海下,有万只彩蝶在泉畔翩跹……
这里的文化景观、民族风情的复杂、美丽乃至野性,毫不逊于它的自然生态,56个民族中的25个世居于此,各色原始信仰与世界四大宗教的信徒在此共生共存。三千年来,一个个古老民族从四方迁徙而来,与原住于此的部族交汇,井然有序地形成各自的聚居地,一个个古国如一颗颗明珠,在此兴盛又湮灭——无数传说中引入向往的古南诏国,于金庸笔下被屡屡提及的大理王国,曾与楼兰、夜郎齐名的神秘古国之一的古滇王国,作为百越一支的句町古国,传说中滇越乘象之国的勐卯古国,以及哀牢古国、自杞国、果占璧王国……好像这片土地的文明,如它的气候与地貌一般,自由、多变,难以归约在一个简明统一的脉络之下。然而,无论怎么风情殊异,这里的人们都有着同样的开放与友睦,当音乐响起,酒杯满上,或节日到来,人们都能绕着火塘或在村畔林间,手拉手围成大大的圆圈,对歌跳笙,仿若一家,亲密无间。

山水相连,心手相牵
不熄的火塘,不休的歌舞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而言,唱歌跳舞,就像吃饭喝水,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情。狩猎时,截一根木管吹奏,彼此呼唤就是一段调式,赶羊放牛时,摘一片树叶,在云天下悠然吹起,就能在呼唤牛羊回家,细小的竹片拉出簧牙,其声如蝉鸣,就是他们的口弦……在他们眼里,万物有情有灵,月琴会说话,口弦会唱歌,好像他们采撷自然中的各色声音,化成自己的音乐,在每个当下,自由流淌出最能抒情表意的心曲,与山谷、与树声、与阳光和月色、与鸟啼与虫鸣相应和与交织,他们藉由这歌舞,与自然万物共叙,与心上人传情。眼前的一应情景,心上的一应情绪,生活中的一应事物,没有什么不能入歌入乐,因而他们的歌曲包罗万象,涵盖着也一代代传递着他们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和生活图景的全部内容,因而他们有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祭祀时,过节时,婚丧时,劳动时,赶集时,待客时,聚会时,休闲时,恋爱时……各个村寨间,芦笙一响起便有不分老少的跳笙舞蹈,月亮升起时,林间有口弦、木叶与芦笙相应和的幽会情歌,青棚里有情浓的对唱和新嫁娘的哭别,红土地上有彻夜的酣然跳月,而火塘边的歌中,满载着祖先的记忆与古老的传说……同时,这里的每个民族,乃至民族不同的支系,就像有着自己的聚居地、信仰传说、节日习俗、建筑服饰和饮食习惯一般,也有着自己青睐而独树一帜的特色乐器、音乐调式、和歌舞传统。
在这片彩云南境,一座座蓊郁的山头好像永远有祥云环绕,永远有彩羽的群鸟盘旋飞过,落下一串串清越啁啭的啼鸣,而田头林间永远有歌乐声,这里的山川、云水、林木、鸟虫、各民族的人,好像汇成一首不息的盘绕的歌,一如最经典、流传最为广泛的跳笙舞,如山水相连般心手相牵,衔成没有尽头的圆,在生命慷慨的热力与充满希望的肯定中,不竭地跳着、舞着,踏着强劲而明快的欢畅节拍,团团联结,转着圈跳过酷暑与寒冬,穿过黄昏和黎明。、
欢迎大家随着音乐,来到彩云之南。

曲目介绍:
剑川调 心肝票 Jian Chuan Tune . “Xin Gan Piao”
民间歌曲 民族:白族 地区:云南

演唱、大三弦:段银聪

“剑川调”是剑川、洱源地区的白族调,风格浓郁,往往是三弦弹唱的情歌,兼有叙事与抒情。“剑川调”的曲调是大体不变的,只是应着不同的场合、心情填进不同的韵词,在田野上、歌会上,总能听到这流畅质朴而又真挚的旋律。
这首“心肝票”白族的经典对唱情歌,心肝票,也就是心肝肺,心肝宝贝,最质朴又最直抒胸臆的表白,旋律舒缓,带着跳进与游移的音符就像一双人怀揣着同一份心意,相互抵达又谐行同归的脚步,迎面有和缓的风,入目有烂漫的风光,心头是来日美好而长久,值得期待,整首歌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长意浓。

泥鳅调 Loach Tune
民间歌曲 民族:白族 地区:云南

演唱、大三弦:段银聪

除白族调外,白族山歌中还有白族小调,如泥鳅调、麻雀调、海东调、栽秧调…白族调是在自然中唱的,而小调则可以在家中、街巷中,抱着三弦,引吭而歌,此时,爱情往往不再是它们的主题。如“泥鳅调”,属白族小调中的“禽言诗”,唱受尽欺凌的弱小动物,无处藏身的命运,那是远古社会曾经穷苦、悲惨的白族人民的生活写照,就像泥鳅,躲在哪里都逃不过被吃的命运,却仍决然抗争着。那曲调悲凉而激昂,小泥鳅的故事铺陈,形象而引人入胜,情节随着曲调的起承转合,重复着又层级递进,又在大开大合的跌宕旋律中一层层将情绪累积,并在最后爆发出来。

西山调 Xishan Tune
民间歌曲 民族:白族 地区:云南

演唱、大三弦:段银聪

白族的山歌在不同地区衍生出不同风貌,“大理白族调”、“剑川白族调”、“洱源西山白族调”……这首西山调,便是一首流行于洱源县西山地区及云龙县相邻山区的的“白儿祜”,五声羽调式的音乐,回旋着如碧草山花遍野的弯弯山路,那山路是白族男女们每日劳作间会相遇的地方,那山头是他们会亮开喉咙、敞开心怀对歌的地方,就像这首歌,唱着他们相遇时刻对望的眼神,突然提升的调门,依稀是看到心爱的人一瞬间,那加快的心跳发热的脸庞,收缩的瞳孔胶着的目光,按捺不住的情感,一天中最美好的高光时刻。
田埂调 Ridge Tune
民间歌曲 民族:白族 地区:云南

演唱、大三弦:段银聪

白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他们的民歌调里,栽秧时,放牧时,砍柴时,歌声流淌,在山野间,在田埂上,他们唱生活中的劳作,唱眼前的山川草木动物,唱心上的爱人,唱盎然有趣的即景,唱久远的传说,也唱生活的艰难或愤懑不屈的斗争,歌声质朴而亢亮,有着自由不拘的节奏和直接饱满的情绪。
这首田埂调,诙谐真实,趣味横生,音乐语言极具表现力。五声商调式的音乐,有着跌宕的旋律起伏,每句开头几乎都有跨度极大的九度大跳,抓人的情绪张力,尔后迂回下行,环绕作结,如溪流在山间跳跃而后奔腾,伴随着铮铮的三弦声。
放羊调 Herding Sheep Tune
民间歌曲 民族:白族 地区:云南大理

演唱、大三弦:段银聪

白族有着丰富的民歌调,白族人叫它“白儿祜”,这些山歌小调不是在家里唱得,而是在自然环境中,由民歌蓝本即兴抒情或自娱,自由、粗矿、亢亮、朴素直接而深沉热烈。他们歌词一般为山花体,每首八句,开头有起韵的衬词,结尾有个强烈的扫尾腔“啊依哟!”,句中也常有衬词来补充与延续情感。
放羊调是白族大本曲中的小调之一,这首歌里,两个相爱的人在不同的山头放羊,对唱山歌,他们用亢亮的歌声相互找寻着、呼唤着、应答着,表白倾诉着,也向往着,向往日后长久的相守,那情感自由而热烈,因对歌的距离而更加热烈而无保留。
背盐调 Salt Carrying Tune
民间乐曲 民族:白族 地区:云南

大三弦:段银聪

这白族的背盐调由大三弦弹奏,白族歌舞常用三弦、竹笛伴奏,三弦分大三弦、小三弦两种。大三弦全长能有1.5米左右,往往由香椿木或水冬瓜木制成,其形制包括音箱、琴杆、琴轴、琴头、琴弦,音箱上蒙羊皮,琴马下端拴琴弦处有数枚可活动的铁皮扣,用木制的拨子弹拨起来,其声铮然。
白族有着丰富的民歌调,内容囊括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这背盐调便是当年的白族背盐人唱得民歌调。背盐是个极为辛苦的行业,解放前,背盐人负一袋袋近乎自己体力极限的沉重砣盐,走在崎岖难行的盐马古道上,爬坡上坎,风餐露宿,一个来回就是半个月,力气小的一步一歇,生活的重负全扛在肩背上,他们唱歌,缓解路途的苦闷,那歌中有光,他们唱,背盐很苦,但能养家,再苦也要去,背盐很累,可是背盐的路上,有心爱的人相约相会。他们唱着也期待着,路途中有情人相互帮扶,辛劳后换得了钱、分别前可以有片刻轻闲。再艰难的生活中,也因这份不熄的心火、这份对生活的美好而坚定的意志,而有了负重途中的喘息,和继续前行的力量,就像树永远向下扎根,向光生长。
耍龙调Playing Dragon Tune
民间乐曲 民族:白族 地区:云南大理

达比亚:姜芦芸

白族人奉祀“本主”,即“本境福主”,当地的民族保护神,如龙王、神佛、将军等。白族人的春节也是“本主节”,大年初二起,要举办一系列迎送本主的仪式盛会,如杀年猪、绕三灵、舞狮舞龙等,尤其大年初二初三的接本主正会,耍龙是必不可少的,耍龙调一起,旋律气势如龙行翻滚,而又行云流水般淋漓酣畅,一众乐器会跟着齐奏起来,铿锵谐鸣,由一众青年人组成的耍龙队,簪缨带络,着节日盛装,白族长龙在他们手中翻滚、缠绕、穿行、起伏,一路浩浩汤汤将本主从庙堂迎回村中的佛棚。

大理坝子好风景 Good Scenery of Dali Bazi
民间乐曲 民族:白族 地区:云南大理

龙头三弦:李思思

云南人将山间盆地、山麓、河谷叫作坝子,那里有着平坦而肥沃的土地,水网密布,气候温和,在多山地的云贵高原是难得的农耕宝地,而云南最美的坝子之一,当然属苍山下,大理的洱海及其沿岸地带,它的风光也自然被能歌善舞的白族人歌咏赞美,他们在对歌中唱三月间的山明水秀,唱苍山上茶林花开,蝴蝶泉边彩蝶飞舞和洱海上被风吹皱的粼粼春水,春街上络绎的人群,和等待爱情到来的心情。
这首对歌也被改编为了龙头三弦的器乐曲,这是白族特有的弹拨乐器,也是白族说唱音乐“大本曲”、“本子曲”的唯一专用伴奏乐器,它的琴首用龙头装饰,并伴随着一个勇敢善良的白族少年三郎与洱海龙女智斗妖魔的美丽传说,也因此,它成为白族青年男女恋爱对歌时离不开的乐器。


录制成员:

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
录音指导:李大康
音乐顾问:刘晓耕
音乐统筹:刘洪健
录音:黄子瑞
混音:鹿楠楠
录制统筹:蓝宁飞
录音助理:禄璐
录音剪辑:谭凇
摄影:YC
录音地点:云南昆明
录音时间:2019.05.28-2019.05.30


制作成员:

出品人:丁磊 叶云川
中文文案:汪见殊
英文文案:朱怡雯
文案编辑:魏娉婷
字体提供:仓耳字库
出品:瑞鸣音乐
鸣谢:国家艺术基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