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云南 彝族民间乐曲集

张顺英 / 罗霞 / 罗凤学 / 李思思 / 龚正 / 张文俊 2020-09-25发行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系列缘起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我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得到了经济发展、科技、便捷带来的福利,也失去了那些极其珍贵的原本不该失去的,比如母语,比如传统文化、传统音乐。那些妈妈教给我们的,奶奶、外婆教给我们的母语,以及一首首世代相传的古老的歌谣。
这些母语和歌谣有着家族的民族的深刻记忆,曾世世代代相传,直到传到我们手里。被时代遗忘,被我们遗弃,冷漠的任其消失,以过时没有流量的名义淘汰,无论曾经历千年、百年,多少风雨,即将遗失在我们手里。
我们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民族到底是贡献还是犯下过错,有多少遗憾缺失?需要从行动中解答。我想,从我做起,以一个普通音乐人的力量,以每个人的力量,将会汇集成河流,流入大海,让这些古老的语言和歌谣得以传承,直到生生不息!


叶云川 .瑞鸣音乐制作人
2020年8月16日



中国音乐地图
用音乐找回民族的记忆,从母语中寻找生命的缘起

音乐,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母语。它先于语言而生,诞生于最天然的心跳、身体运动的节律、胸腔与喉管的震动、原始的情感和万物之间流淌的声音。一个民族可能没有文字,但绝不会没有音乐,而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与风貌的最忠实的记载与反映,如一条鲜活血脉,源源不断输送着一个民族扎根所在的那片地层与地域的养分,和难以言状的印记。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失落了太多的记忆,然而从未有哪个时代,我们遗失得像今天这样迅速和难以挽回。可是当那些被一代代传唱、甚至历经千百年不衰的乐曲歌谣响起,一应模糊难辨、遥远难追的习俗传统、风土人情、文化面孔乃至自然风貌,便被重新唤醒,变得鲜活而清晰。这些歌谣,在今天面临岌岌可危的失传境况。因而瑞鸣对这些音乐进行采风式的收集、整理并录制,以国际级制作要求和水准,到当地民族文化之中广泛采撷、拾取那些最原汁原味、也最弥足珍贵的声音,来唤起亲切的民族记忆,并藉由音乐重连那与自然、与生命的脐带。

一种音乐地理的表达探索
地图所对标的风貌,旋律所触达的基石

对于中国音乐来说,五千年文化,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数百种民族乐器,近千种戏曲剧种,构成了太过庞大而丰富的音乐体系,想要领略中国音乐的全貌,或找寻进入这个音乐世界的门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经历16年民族音乐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探索后,瑞鸣音乐发起“中国音乐地图”计划,并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用地图的方式,对中国音乐整体尝试进行一种系统性的整理和表达,令本土也令国际上的每个人,能在地图索引中畅游中国音乐时空,藉由一首首乐曲,叩启地域风情,并被音乐引领着,溯洄于久远的历史河床,更容易也更立体地感受这浩瀚又神秘的音乐世界。
源于梦想和执着。2019年,瑞鸣团队在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的带领下,在录音大师李大康老师的指导下,走过全国十余省,在各地寻找到音乐厅、剧院等场地,运用世界级录音设备,以极高采样频率,录制下每个民间音乐人细微情感、呼吸和演奏演唱时的心跳,每一次瞬间的感动。本次实地录制历时近90天,参与采录的民间音乐人约580人,参与录制的演奏者中,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诸如罗凤学、张顺英、边巴扎西等,亦有常年巡回世界演出的民乐艺术家赵家珍、郭雅志等。涵盖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白族、彝族、朝鲜族等近40个民族,精心录制音乐1036首,涉猎西安鼓乐、江南丝竹、智化寺京音乐等百余流派的精选民族音乐曲目,包含传统音乐名曲诸如《昭君出塞》《出水莲》《高山流水》等曲目,也有如《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等少数民族音乐史诗。体裁涉及少数民族宫廷音乐、山歌、牧歌、渔歌、劳动号子、戏曲、说唱、器乐独奏合奏等多种形式;使用传统乐器多达213种,采集文字资料近30万字。

大者见大,微者见微

瑞鸣音乐17年历程,试图以微薄之力,在一步一个脚印的采风中重绘华夏音乐版图。这既是一桩很宏观的事,承载的不止是广袤的土地,它有波澜壮阔的民族记忆,大开大阖的历史时空,乃至风姿百态的不尽河山……然而它同时又非常幽微和细密,音乐能带领我们抵达多么细节而层次丰富的体验?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自然物宜,一个民族的性情、风俗和古老的信仰传说,一个个体的情感、故事与生活场景……它们都在音乐中自然流淌,对有心人娓娓诉说着。
而就这个音乐项目本身而言,它同样是当下的又是历史的,是宏大的又是细微的。我们用当代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手段,保存最传统和原生的音乐资料,尽可能追求极致的专业和每一处细节上的考究,来完成一件宏大而规模化的事情,并令它具备一个国际性的视野和传播效力。
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是享誉国际的著名音乐品牌瑞鸣音乐创始人,所制作的音乐曾获得国内外160余个奖项。录音指导李大康老师,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除李大康老师外,参与录制的录音师近二十人,包括鹿楠楠、曹勐、杨震、张正地、陶煦等录音师。为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除完成了1036首乐曲录制外,项目全程以4k的精度三机位录制而成视频素材总时长约17000分钟,拍摄图片万余张,充分展现各民族音乐人个性特征、乐器的历史沧桑变化以及创作过程自由交流表达、传统敬业的精神,并将制作成1000条与乐曲、歌曲对应的音乐视频,以及符合民族气质的高品质数字音乐、唱片及书籍,传播到世界。

以国际级制作水准,记录最传统的声音中国

传统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发扬,民族的需要走向世界,传播就是民族音乐最好的保护方式。瑞鸣音乐将本次录制作品以高品质数字化制作、保存及国际化推广,建立起系统而立体的、兼具宏观与细微的中国音乐地图系列,以向世界提供认识、感受中国音乐独特魅力的索引指南,也为民族留存一份满载着记忆和故事的珍贵语本,提供了解并理解传统中国的音乐系统资料,为后世留下可供无限浏览的民族深刻记录。



踏虹彩云南境,聆万物有情有声
——听见云南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大河大川急泻千里,一气奔腾过横断山脉的十万大山,云岭山脉与元江河谷将这片彩云南境的神秘土地,分为地势迥然的东西区域,而北境与西藏交界处,梅里雪山巍峨绵延,耸峙入云,海拔高达6740米,到南部与越南接壤的元江出境口,包裹在原始密林中,海拔仅76.4米。纵横破碎的高山深谷间,散落着坝子与湖泊。它或许是中国最复杂多样的一片土地,也是无数人心中的云深秘境,世外桃源,是地平线处日月在心头停泊的家园。石林、土林、红土地、冰碛湖、梯田……幽兰与杜鹃怒放在横断山区的大山深处,大象、金丝猴、长臂猿和无数珍禽异兽徘徊在西山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凤尾竹掩映的竹楼畔,孔雀悠然踱步,而风花雪月的苍山洱海下,有万只彩蝶在泉畔翩跹……
这里的文化景观、民族风情的复杂、美丽乃至野性,毫不逊于它的自然生态,56个民族中的25个世居于此,各色原始信仰与世界四大宗教的信徒在此共生共存。三千年来,一个个古老民族从四方迁徙而来,与原住于此的部族交汇,井然有序地形成各自的聚居地,一个个古国如一颗颗明珠,在此兴盛又湮灭——无数传说中引入向往的古南诏国,于金庸笔下被屡屡提及的大理王国,曾与楼兰、夜郎齐名的神秘古国之一的古滇王国,作为百越一支的句町古国,传说中滇越乘象之国的勐卯古国,以及哀牢古国、自杞国、果占璧王国……好像这片土地的文明,如它的气候与地貌一般,自由、多变,难以归约在一个简明统一的脉络之下。然而,无论怎么风情殊异,这里的人们都有着同样的开放与友睦,当音乐响起,酒杯满上,或节日到来,人们都能绕着火塘或在村畔林间,手拉手围成大大的圆圈,对歌跳笙,仿若一家,亲密无间。

山水相连,心手相牵
不熄的火塘,不休的歌舞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而言,唱歌跳舞,就像吃饭喝水,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情。狩猎时,截一根木管吹奏,彼此呼唤就是一段调式,赶羊放牛时,摘一片树叶,在云天下悠然吹起,就能在呼唤牛羊回家,细小的竹片拉出簧牙,其声如蝉鸣,就是他们的口弦……在他们眼里,万物有情有灵,月琴会说话,口弦会唱歌,好像他们采撷自然中的各色声音,化成自己的音乐,在每个当下,自由流淌出最能抒情表意的心曲,与山谷、与树声、与阳光和月色、与鸟啼与虫鸣相应和与交织,他们藉由这歌舞,与自然万物共叙,与心上人传情。眼前的一应情景,心上的一应情绪,生活中的一应事物,没有什么不能入歌入乐,因而他们的歌曲包罗万象,涵盖着也一代代传递着他们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和生活图景的全部内容,因而他们有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祭祀时,过节时,婚丧时,劳动时,赶集时,待客时,聚会时,休闲时,恋爱时……各个村寨间,芦笙一响起便有不分老少的跳笙舞蹈,月亮升起时,林间有口弦、木叶与芦笙相应和的幽会情歌,青棚里有情浓的对唱和新嫁娘的哭别,红土地上有彻夜的酣然跳月,而火塘边的歌中,满载着祖先的记忆与古老的传说……同时,这里的每个民族,乃至民族不同的支系,就像有着自己的聚居地、信仰传说、节日习俗、建筑服饰和饮食习惯一般,也有着自己青睐而独树一帜的特色乐器、音乐调式、和歌舞传统。
在这片彩云南境,一座座蓊郁的山头好像永远有祥云环绕,永远有彩羽的群鸟盘旋飞过,落下一串串清越啁啭的啼鸣,而田头林间永远有歌乐声,这里的山川、云水、林木、鸟虫、各民族的人,好像汇成一首不息的盘绕的歌,一如最经典、流传最为广泛的跳笙舞,如山水相连般心手相牵,衔成没有尽头的圆,在生命慷慨的热力与充满希望的肯定中,不竭地跳着、舞着,踏着强劲而明快的欢畅节拍,团团联结,转着圈跳过酷暑与寒冬,穿过黄昏和黎明。、
欢迎大家随着音乐,来到彩云之南。

曲目介绍:
想起我的小阿哥 睹皎 Thinking of My Fella . “Du Jiao”
民间乐曲 民族:傈僳族 地区:云南

响蔑(口弦):张顺英

弹起我的小口弦,想起我的小阿哥,
睡着阿哥在梦里,醒来阿哥在心窝。
口弦声声唤阿哥,依然不见阿哥面,
芦笙悠悠会阿妹,阿妹何时到身边。
芦笙口弦齐相鸣,阿哥阿妹心相印,
但愿我俩成双对,甜甜蜜蜜过一生。
细小的竹片与簧牙构成的精巧乐器,他们叫它响蔑,或者口弦,唇间轻吹,手指细拨,傈僳族的姑娘们用它代替自己吐诉心声,“口弦会说话,月琴会唱歌”,这首口弦弹奏的情歌调,思念曲,傈僳语里叫“睹皎”,虽是音译,但汉语看来都那么贴切,好像一看到那皎皎月色,就是思念的时辰,好像在思念中,在口弦声中,看到意中人,如皎月。
阗寂的夜,树声萧萧,草间虫鸣,思念着爱人的傈僳姑娘在山间吹响口弦,明月皎夜光,照进山林,照亮她,柔和而单纯的口弦声如万籁中的一籁,被织进月色,托付给晚风,它能传出去多远?它是借心头的那一点灵犀被听到,还是被风与夜月载着送抵?口弦诉说着,等待着,或许不多时,会有一把芦笙悠悠来和,或许已有一把芦笙正在远远相和。

左脚调联奏 Left Foot Tune
民间乐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彝族胡琴:罗霞

作为云南彝族最为流行、影响最为深远的传统舞种,左脚舞已传承长达千年之久,清康熙《定远县志》载:“每年三月二十八日(农历)城外南郊东岳庙(今南山寺),四方远近商贾汉彝,买卖衣具货物,至四月初三方散。至晚,男女百余人吹芦笙、弹彝琴、吹口弦、唱彝曲(左脚调),环绕跳左脚,至更余方散。” 对许多彝族人来说,“会走路就会跳左脚舞,会说话就会唱左脚调”。左脚调是左脚舞的伴奏乐,在彝族民间传统里,近300多个左脚调曲目,内容涵盖从生产生活到文化传说,从爱恋赞美到讽喻劝世的生活、情感的全部方面,在跨八度音程的跌宕亢亮的热烈唱诵中,人们不竭地跳着、舞着,在生命慷慨的热力与充满希望的肯定中,踏着强劲而明快的节拍,团团联结,转着圈跳过酷暑与寒冬,穿越黄昏和黎明。
青菜心白菜心 老表好良心 The Heart of Green Vegetable, the Heart of Chinese Cabbage
民间乐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彝族胡琴:罗霞

阿老表等等着等等一路罗喂,
阿表妹快点来,时候不早罗。
青菜心白菜心老表好良心,
青菜苔白菜苔小妹好人材。
瞧着老表良心好,好良心良心好,
小妹喜欢你。
瞧着小妹人材好,好人材人材好,
小哥喜欢你。
瞧得着小妹(小哥)等着你呀,
瞧不着小妹(小哥)也要等。
“青菜心白菜心老表好良心”是云南彝族非常流行的民歌,尤其在跳左脚舞时,更是常常唱到这首。欢沁的旋律在马尾作弦的彝族胡琴上跳跃着,而它所唱的内容心迹和它的旋律一般坦白、朴素而热情奔放,心肠好的良人啊,你快快出现,你等我来寻。这份两相欢喜的期待就像青菜心、白菜心一样平实天然,没有一点花哨,直入心坎。

打歌调 Da Ge Tune
民间乐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大葫芦笙:罗凤学

彝族打歌,又称踏歌,每逢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人们便围着火塘,那吹笛子或芦笙的做歌头,人们自然围成圈,彻夜踏跳。打歌调是彝人的歌诗,曲调众多,旋律优美而平稳,没有过大的起伏跳跃,而是应着舞蹈和情绪的需要自由组合变化。打歌场也是缔结无数姻缘的地方,彝人相中了谁,便和对方打歌对调,将心意托付在歌中,在歌舞乐声中,心弦颤动、谐鸣、相印、相依。
迎亲调Tune of Welcoming the Bride
民间乐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双音小巴乌:罗凤学

巴乌是流行于红河流域的独特乐器,横吹的竹管,或单管,或双管合并,在彝人眼中,它亦是一件会说话的乐器,音色就像一对恋人互诉衷肠,因而也是典型恋爱的乐器,尤其双音巴乌。
彝族婚礼正席当日,新郎官披红戴花,领着娶亲队伍去往新嫁娘家中接亲时候,从出门前到一路上,歌吹不断,这双音小巴乌吹奏的《迎亲调》就是其一,曲调欢畅,双音谐鸣,带着洋洋的喜意,要把这份喜悦宣告给沿途的所有人,要向新娘家示意娶亲队伍的到来,要满心欢喜和期待地将新娘平平安安地接回家中。

蜜蜂过江 Bees Crossing the River
民间乐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竹笛:罗凤学

彝族丧葬仪式吹奏的曲调众多,其中有这首《蜜蜂过江》,他们希望逝者走得安心,在请神、哀吊、告慰的一系列仪式过后,人世的留恋、牵系该了却了,往生的人须完成生死间的转化,竹笛吹起大过江、小过江、蜜蜂过江和羊雀过山,让生者能面对往后的生活,让死者能平静地走上自己去往的方向。《蜜蜂过江》曲调清澈而带着些许哀婉,水泽畔的蜂群如接引的使者,笛声透明,没有重负与阴霾,节奏的断续如蜂群的聚散,和一程程的护持,引领着魂灵走在一条不必回头的轻盈路上。

垤施歌舞 Zhishi Song and Dance
民间乐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竹笛:罗凤学

清越的笛声,如一连串清圆的鸟啭从空中落下,那是给填施歌舞伴奏的竹笛。每逢年节,居住在红河的彝族男女老少们便齐齐出来,穿戴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村边广场,围成圈跳舞,踩着竹笛的节拍与节奏变化,转身错步拍掌间,衣袂裙带满场翻飞。
填施歌舞流传于云南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彝族居住区,以红河垤施、洛孟两乡的保存内容最为完整和丰满,故称。一套完整的填施歌舞有十段曲子九套动作,每逢节日、集会、劳动与丰收之时,尤其岁末和六月二十四的六月年,直箫、笛子、滇胡、四弦、三弦、草秆构成的乐队吹奏起序曲“来玩罗”,乐者轻晃身体,踩简朴的步伐,歌者引吭轻歌,将情绪铺陈,而后围成圈的人们依着特定的程式,踏起韵律独特、动作矫捷的舞步。

左脚调土家打歌联奏 Tujia Left-foot Tune
民间乐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楚雄

彝族月琴:李思思

欢腾的乐声一响起来,好像脚底心、膝盖窝就生出一股力量,催着人站起来跳盘舞,这是左脚舞的伴奏乐。作为云南彝族最为流行、影响最为深远的传统舞种,左脚舞已传承长达千年之久,对许多彝族人来说,“会走路就会跳左脚舞,会说话就会唱左脚调”,在正月里、三月会上,或嫁女之际,彝族男男女女们团团围起几十乃至上百人的圆圈,并肩携手,踏地为节,伴随着弦音铮铮,酣歌而舞,舞步矫捷,身姿轻盈,他们将生活的一应情节,和最为奔放热烈的情绪,都演绎在了这单纯又酣畅的舞步中。
彝家山寨的春天 Spring in the Yi Mountain Village
作曲:黎炳成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彝族直笛:龚正

一连串清亮的鸟啭穿空破云而来,落在群山间的田野上,树梢间,拉开这彝家山寨的如协奏曲般的春景的序幕。金色的阳光遍洒,炊烟袅袅升起,村寨连同新的一天刚刚被叫醒,光阴井然有序地流淌,人们走出家门,走在山花烂漫间,牵着耕牛,开始一年的辛勤劳作。而蝴蝶在花间相逐,有情人的心事也被春雨催开了根芽,流转在互相注目时的眼角眉梢。
这明丽、灵醒、令人惊艳的音色来自直笛,和口弦一样是黎族自远古传下来的乐器,在他们的语言里叫“及嘿”。结构和吹奏方式上都有着与原始的骨笛骨哨相似的特性。它的表现丰富而自由,彝族人们用它即兴抒怀,时而是直接明快的短句,如啼鸟啁啾,如心声直诉,不待叩门地直打耳膜,时而是逶迤流转的拖音,如群山绵延,如咏叹不尽,细细的笛声却传递了悠远广阔的时空感。
留客调 Keeping the Guests Tune
民间乐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楚雄、武定

阿乌:张文俊

彝族有着太丰富的民歌,按曲调便可划分为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留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等不一而足。
这首留客调由“阿乌”吹奏,那是用黏土和泥捏制而成的或月牙形、或菱形状的边棱气鸣乐器,像埙,在彝族撒马支系与子君人中流传。它的声音凄楚、悠远而静谧,如风过孔哨的“呜呜”声。
当彝人舍不得客人离开,吹起阿乌,那音乐就像依依不舍地牵着客人的衣带一样,牵系着人心,哪怕你走出去很远,它仍然远远传来,牵系着你,挽留着你,情深意远。

放羊小调 Herding Sheep Tune
民间乐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树叶:罗凤学

大山深处是彝人的牧场,绿茵茵的高山草甸,海拔高处的通透蓝天,牛羊时而奔腾山间,时而低头温驯食草,而树叶是他们的“叶笛”,随口摘下,信口能吹,到暮色四合的时候,牧羊人在山顶上,吹响一片树叶,像一只绿色的翠鸟,那经由叶笛吹响的小调飞越、盘旋山间,呼唤、集结着羊群,小调一起,羊便知道该回家了,一只只、一群群聚集过来,牧羊人赶着它们回家。




录制成员:

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
录音指导:李大康
音乐顾问:刘晓耕
音乐统筹:刘洪健
录音:黄子瑞
混音:鹿楠楠
录制统筹:蓝宁飞
录音助理:禄璐
录音剪辑:谭凇
摄影:YC
录音地点:云南昆明
录音时间:2019.05.28-2019.05.30


制作成员:

出品人:丁磊 叶云川
中文文案:汪见殊
英文文案:朱怡雯
文案编辑:魏娉婷
字体提供:仓耳字库
出品:瑞鸣音乐
鸣谢:国家艺术基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