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云南 彝族民间歌曲集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系列缘起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我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得到了经济发展、科技、便捷带来的福利,也失去了那些极其珍贵的原本不该失去的,比如母语,比如传统文化、传统音乐。那些妈妈教给我们的,奶奶、外婆教给我们的母语,以及一首首世代相传的古老的歌谣。
这些母语和歌谣有着家族的民族的深刻记忆,曾世世代代相传,直到传到我们手里。被时代遗忘,被我们遗弃,冷漠的任其消失,以过时没有流量的名义淘汰,无论曾经历千年、百年,多少风雨,即将遗失在我们手里。
我们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民族到底是贡献还是犯下过错,有多少遗憾缺失?需要从行动中解答。我想,从我做起,以一个普通音乐人的力量,以每个人的力量,将会汇集成河流,流入大海,让这些古老的语言和歌谣得以传承,直到生生不息!


叶云川 .瑞鸣音乐制作人
2020年8月16日



中国音乐地图
用音乐找回民族的记忆,从母语中寻找生命的缘起

音乐,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母语。它先于语言而生,诞生于最天然的心跳、身体运动的节律、胸腔与喉管的震动、原始的情感和万物之间流淌的声音。一个民族可能没有文字,但绝不会没有音乐,而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与风貌的最忠实的记载与反映,如一条鲜活血脉,源源不断输送着一个民族扎根所在的那片地层与地域的养分,和难以言状的印记。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失落了太多的记忆,然而从未有哪个时代,我们遗失得像今天这样迅速和难以挽回。可是当那些被一代代传唱、甚至历经千百年不衰的乐曲歌谣响起,一应模糊难辨、遥远难追的习俗传统、风土人情、文化面孔乃至自然风貌,便被重新唤醒,变得鲜活而清晰。这些歌谣,在今天面临岌岌可危的失传境况。因而瑞鸣对这些音乐进行采风式的收集、整理并录制,以国际级制作要求和水准,到当地民族文化之中广泛采撷、拾取那些最原汁原味、也最弥足珍贵的声音,来唤起亲切的民族记忆,并藉由音乐重连那与自然、与生命的脐带。

一种音乐地理的表达探索
地图所对标的风貌,旋律所触达的基石

对于中国音乐来说,五千年文化,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数百种民族乐器,近千种戏曲剧种,构成了太过庞大而丰富的音乐体系,想要领略中国音乐的全貌,或找寻进入这个音乐世界的门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经历16年民族音乐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探索后,瑞鸣音乐发起“中国音乐地图”计划,并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用地图的方式,对中国音乐整体尝试进行一种系统性的整理和表达,令本土也令国际上的每个人,能在地图索引中畅游中国音乐时空,藉由一首首乐曲,叩启地域风情,并被音乐引领着,溯洄于久远的历史河床,更容易也更立体地感受这浩瀚又神秘的音乐世界。
源于梦想和执着。2019年,瑞鸣团队在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的带领下,在录音大师李大康老师的指导下,走过全国十余省,在各地寻找到音乐厅、剧院等场地,运用世界级录音设备,以极高采样频率,录制下每个民间音乐人细微情感、呼吸和演奏演唱时的心跳,每一次瞬间的感动。本次实地录制历时近90天,参与采录的民间音乐人约580人,参与录制的演奏者中,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诸如罗凤学、张顺英、边巴扎西等,亦有常年巡回世界演出的民乐艺术家赵家珍、郭雅志等。涵盖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白族、彝族、朝鲜族等近40个民族,精心录制音乐1036首,涉猎西安鼓乐、江南丝竹、智化寺京音乐等百余流派的精选民族音乐曲目,包含传统音乐名曲诸如《昭君出塞》《出水莲》《高山流水》等曲目,也有如《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等少数民族音乐史诗。体裁涉及少数民族宫廷音乐、山歌、牧歌、渔歌、劳动号子、戏曲、说唱、器乐独奏合奏等多种形式;使用传统乐器多达213种,采集文字资料近30万字。

大者见大,微者见微

瑞鸣音乐17年历程,试图以微薄之力,在一步一个脚印的采风中重绘华夏音乐版图。这既是一桩很宏观的事,承载的不止是广袤的土地,它有波澜壮阔的民族记忆,大开大阖的历史时空,乃至风姿百态的不尽河山……然而它同时又非常幽微和细密,音乐能带领我们抵达多么细节而层次丰富的体验?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自然物宜,一个民族的性情、风俗和古老的信仰传说,一个个体的情感、故事与生活场景……它们都在音乐中自然流淌,对有心人娓娓诉说着。
而就这个音乐项目本身而言,它同样是当下的又是历史的,是宏大的又是细微的。我们用当代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手段,保存最传统和原生的音乐资料,尽可能追求极致的专业和每一处细节上的考究,来完成一件宏大而规模化的事情,并令它具备一个国际性的视野和传播效力。
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是享誉国际的著名音乐品牌瑞鸣音乐创始人,所制作的音乐曾获得国内外160余个奖项。录音指导李大康老师,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除李大康老师外,参与录制的录音师近二十人,包括鹿楠楠、曹勐、杨震、张正地、陶煦等录音师。为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除完成了1036首乐曲录制外,项目全程以4k的精度三机位录制而成视频素材总时长约17000分钟,拍摄图片万余张,充分展现各民族音乐人个性特征、乐器的历史沧桑变化以及创作过程自由交流表达、传统敬业的精神,并将制作成1000条与乐曲、歌曲对应的音乐视频,以及符合民族气质的高品质数字音乐、唱片及书籍,传播到世界。

以国际级制作水准,记录最传统的声音中国

传统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发扬,民族的需要走向世界,传播就是民族音乐最好的保护方式。瑞鸣音乐将本次录制作品以高品质数字化制作、保存及国际化推广,建立起系统而立体的、兼具宏观与细微的中国音乐地图系列,以向世界提供认识、感受中国音乐独特魅力的索引指南,也为民族留存一份满载着记忆和故事的珍贵语本,提供了解并理解传统中国的音乐系统资料,为后世留下可供无限浏览的民族深刻记录。



踏虹彩云南境,聆万物有情有声
——听见云南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大河大川急泻千里,一气奔腾过横断山脉的十万大山,云岭山脉与元江河谷将这片彩云南境的神秘土地,分为地势迥然的东西区域,而北境与西藏交界处,梅里雪山巍峨绵延,耸峙入云,海拔高达6740米,到南部与越南接壤的元江出境口,包裹在原始密林中,海拔仅76.4米。纵横破碎的高山深谷间,散落着坝子与湖泊。它或许是中国最复杂多样的一片土地,也是无数人心中的云深秘境,世外桃源,是地平线处日月在心头停泊的家园。石林、土林、红土地、冰碛湖、梯田……幽兰与杜鹃怒放在横断山区的大山深处,大象、金丝猴、长臂猿和无数珍禽异兽徘徊在西山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凤尾竹掩映的竹楼畔,孔雀悠然踱步,而风花雪月的苍山洱海下,有万只彩蝶在泉畔翩跹……
这里的文化景观、民族风情的复杂、美丽乃至野性,毫不逊于它的自然生态,56个民族中的25个世居于此,各色原始信仰与世界四大宗教的信徒在此共生共存。三千年来,一个个古老民族从四方迁徙而来,与原住于此的部族交汇,井然有序地形成各自的聚居地,一个个古国如一颗颗明珠,在此兴盛又湮灭——无数传说中引入向往的古南诏国,于金庸笔下被屡屡提及的大理王国,曾与楼兰、夜郎齐名的神秘古国之一的古滇王国,作为百越一支的句町古国,传说中滇越乘象之国的勐卯古国,以及哀牢古国、自杞国、果占璧王国……好像这片土地的文明,如它的气候与地貌一般,自由、多变,难以归约在一个简明统一的脉络之下。然而,无论怎么风情殊异,这里的人们都有着同样的开放与友睦,当音乐响起,酒杯满上,或节日到来,人们都能绕着火塘或在村畔林间,手拉手围成大大的圆圈,对歌跳笙,仿若一家,亲密无间。

山水相连,心手相牵
不熄的火塘,不休的歌舞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而言,唱歌跳舞,就像吃饭喝水,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情。狩猎时,截一根木管吹奏,彼此呼唤就是一段调式,赶羊放牛时,摘一片树叶,在云天下悠然吹起,就能在呼唤牛羊回家,细小的竹片拉出簧牙,其声如蝉鸣,就是他们的口弦……在他们眼里,万物有情有灵,月琴会说话,口弦会唱歌,好像他们采撷自然中的各色声音,化成自己的音乐,在每个当下,自由流淌出最能抒情表意的心曲,与山谷、与树声、与阳光和月色、与鸟啼与虫鸣相应和与交织,他们藉由这歌舞,与自然万物共叙,与心上人传情。眼前的一应情景,心上的一应情绪,生活中的一应事物,没有什么不能入歌入乐,因而他们的歌曲包罗万象,涵盖着也一代代传递着他们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和生活图景的全部内容,因而他们有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祭祀时,过节时,婚丧时,劳动时,赶集时,待客时,聚会时,休闲时,恋爱时……各个村寨间,芦笙一响起便有不分老少的跳笙舞蹈,月亮升起时,林间有口弦、木叶与芦笙相应和的幽会情歌,青棚里有情浓的对唱和新嫁娘的哭别,红土地上有彻夜的酣然跳月,而火塘边的歌中,满载着祖先的记忆与古老的传说……同时,这里的每个民族,乃至民族不同的支系,就像有着自己的聚居地、信仰传说、节日习俗、建筑服饰和饮食习惯一般,也有着自己青睐而独树一帜的特色乐器、音乐调式、和歌舞传统。
在这片彩云南境,一座座蓊郁的山头好像永远有祥云环绕,永远有彩羽的群鸟盘旋飞过,落下一串串清越啁啭的啼鸣,而田头林间永远有歌乐声,这里的山川、云水、林木、鸟虫、各民族的人,好像汇成一首不息的盘绕的歌,一如最经典、流传最为广泛的跳笙舞,如山水相连般心手相牵,衔成没有尽头的圆,在生命慷慨的热力与充满希望的肯定中,不竭地跳着、舞着,踏着强劲而明快的欢畅节拍,团团联结,转着圈跳过酷暑与寒冬,穿过黄昏和黎明。、
欢迎大家随着音乐,来到彩云之南。

曲目介绍:
彝族童谣 捉鱼调 Yi’s Nursery Rhymes . Tune of Catching Fish
民间歌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演唱:李红秀

彝族儿歌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哄娃娃入睡的,曲调优美而和缓;一类是娃娃游戏时唱得,这首便是,这些游戏童谣往往有着简单明朗的上下对应结构,音域较窄,跳脱而活泼,歌声像上下翩飞的蛱蝶,像摇晃的脑袋,蹦跳的步伐。童谣里唱着山花、野果、清溪与游鱼,唱着无忧的嬉乐,摘野果,扑水花,捉鱼,过家家,将人带回久远的自然山野里的童年时光,最初也最珍贵的宝藏。

彝家山寨好风光 The Scenery of Yi Village

民间歌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演唱:罗凤学、李红秀

高低起伏的对歌声,如一双鸟儿在绿得浓郁又明亮的山林中飞驰着,腾挪于枝头,穿梭于繁茂的树荫间,掠过被枝叶切得细碎的光影,又时而直冲云天,无挂无碍地在山谷间快速翕动数下羽翼,疾冲而去,相互追逐着、对舞着,也以那婉转自如的啼鸣相互呼唤着,应答着。
世代山居、热爱自然山林的彝人大概是看惯了这样的场景,听惯了这样的声音吧,还有那羽翼在阳光下,扑棱着闪耀的金光银光,他们唱着金色、银色的小鸟飞起来了,那些鸟儿仿佛也在漫长的共栖岁月里住进了他们的喉咙,他们的音色里有着与婉转的鸟啼、与最美的鸟儿的羽毛一般无暇自然的天赐光泽,他们用这副喉咙、这副从自然、从鸟儿那里借来的歌声唱着这一切,并将所有这些,用全付感情,献给长育生养他们的这片山林,这个故乡,和故乡里的一切同胞。

火塘边的歌 Songs by the Fire Pond
民间歌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演唱:罗凤学

那个长年不熄昼夜燃烧的火塘,那是彝人心头家的象征,新生儿在火塘边被取名,在火塘边听着梅葛古歌,听着祖先的传说咿呀学语,新嫁娘出门前向火塘添薪拜别,宾朋聚集在火塘边欢饮达旦,老人守候在火塘边唱着古老的歌将薪火传递,人们向火塘祈请丰收与庇佑,也跨过火塘去消除灾厄……当暮色降临,一天的劳动结束,人们围在公房的火塘边,饮酒笑谈,吹口弦弹月琴,歌舞不绝,古老的传说、部族的历史、日子的辛酸与甘甜,心头的欢喜与思念,都依偎着火塘被传唱,在夜色中、在大山深处,那歌声一如火塘,是生命的热力,驱走了生命中的严寒与苦难,将人群、将欢乐聚集,火焰扭曲、升腾、旺烧着,而火塘边的歌仿佛是火焰的化身,就像从火塘中、火种中而来,应和着无数祖先的声音,苍凉、悠远,牵引着人群的聚集,并祝祷着繁衍与昌盛。
金鸟银鸟飞起来 The Golden Bird and the Silver Bird Fly
民间歌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演唱:李红秀

这是首彝族中相互赞美的歌,他们自信于自己的美丽与光芒,同时又盛情而真诚大方地赞美着对方,赞美他们的歌舞有不能企及的美。这首歌也是滇南四大腔之海菜腔中的名曲。
像梢头高低跳跃、啼鸣的鸟儿,歌声自如地旋宫转调,腾挪于跨八度的跌宕音程,带着不可思议的轻易与从容,又像两只鸟儿在应答,交替着从蓊郁的枝头飞到空中,高高低低地对舞着,泛着光泽的羽毛像这歌的音色一样,镀满了明丽的光。

跳菜 Tiao Cai
民间歌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演唱、小九典:李红秀、罗凤学

如果你去那哀牢山、无量山一带的南涧彝族聚居地,置身于山水环抱和彝人的热情中,你满心惊艳地发现,原来他们是真的用最隆重又热烈的歌舞佐酒,馔宾飨客的,那是他们的“跳菜”传统,又名“捧盘舞”、“抬菜舞”,彝语里称“吾切巴”,是南涧彝族的融歌、乐、馔食为一体的上菜仪礼,历史悠久到可上溯汉唐。在重大场合或宴饮宾客的席间,芦笙乐起,伴随着《奉圣乐》的伴奏,一对对舞者,少则二十人,多则上百人,踏着节拍,捧盘或托盘起舞,并亢亮热烈地歌唱着。一盘盘丰盛的当地菜肴,头顶、手托、肩抬,在旋转的身姿中,在繁多的刚柔并济的舞蹈变化中,被浩浩荡荡地呈上餐桌,这是他们敬重宾客、添喜进福的方式,在载歌载舞的喜悦氛围,座上的人们被馈以无尽的美、盛情和丰盛的滋味。

哭嫁调Weeping Tune
民间歌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红河

演唱、胡吐吐:罗凤学

彝女哭嫁是彝族婚俗的一大传统。要阔别父母、阔别家乡、乃至儿时的伙伴,像一株将待移栽的花木,离开曾长养她的水土,彼此间怎么能舍得,怎么能不哭? 父母亲在院落中用松柏枝搭起青棚,叫棚神庇佑赐福,新嫁娘出嫁的头天夜里与第二天清晨,女伴们陪着她在青棚里,一同唱哭嫁歌。这首哭嫁调唱母女间的不舍,那悠长的哭调,宽慰着女儿,用最朴素的话语,让她去承接生命里的必然,给予她力量,就像交付一截关于家庭的接力棒,从此脱落前半生的少女时光,去面对今后的人生,为人妇,为人母,缔结属于她自己的幸福。

赶牛调 Tune of Herding the Cattle
民间歌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演唱:罗凤学

传说美好的音乐会让万物静默谛听,百兽帖耳俯首,相信万物有灵的彝族,用歌和一切沟通着,他们用歌和生活中的一切打着交道,包括日常劳动中,他们下种时唱,推磨时唱,放牧时唱,而牛歌,放牛调,是他们犁地耕田时唱的,节奏自由,即兴引吭,浑厚而敞亮,家家户户犁田耙地时候,都唱着歌犁,唱着歌耙,浑身的干劲在歌中被激活,好像泥土也更松软变得更愿意被耕耘,好像耕牛也是被歌声驱动着的,他们认为,不会唱歌,甚至赶不动牛。

合心调 Tune of Loving Hearts
民间歌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楚雄

演唱:阿朵故烈、鲁木阿德
彝族月琴:鲁木阿德

这合心调是楚雄彝族姑娘房中唱的情歌。在彝族的古老传统中,姑娘到了待嫁的年纪,便搬去姑娘房里住。姑娘房仅限未婚的青年男女出入,那是彝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场所,也是未婚姑娘们的公房,她们三五成群共同搭设一张床铺,白天干活,夜里便在姑娘房中纺线织布绣花,谈天闲话唱梅葛调,而小伙子们若有中意的姑娘,便踩着月光,带着芦笙、木叶,吹着乐音唱着歌呼唤姑娘,两厢有意便对歌。在姑娘房中围成一圈,弹弦子、对歌、跳舞,如同这首伴着月琴悠扬的弹拨,男女欢畅悠扬相和,唱这同心同意的情歌调,待唱够了跳累了,小伙子便与心仪的姑娘一同相拥,待到早晨。天乍亮,他们相约再次幽会的时间,便各自回家去开始新一天的劳作,恰如歌中所唱。
祈福
民间歌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演唱:杨音英

背山而居、临水而住的彝族人们对自然有着自己原生的崇拜,和许多少数民族一样,彝族人敬畏神山、神树、神石、水、火等一系列自然物,相信人是雪族的子孙,是十二支中的一支。水被视为生命的源头,在彝族的很多祭祀仪礼中,都要祭水。如每年的祭祖大典中,便有由彝族祭司“毕摩”引导的庄严宏大的“汲圣水”仪式。圣水也象征着族裔的源远流长。
这首歌便唱着对圣水的敬意和祈福的祷词。清亮纯真的女声唱着悠扬而简单的歌谣,旋律的节奏如背水桶时顿挫的步伐,也如水流的潺湲与灵动。那唱着祈福内容的乐句,歌调高扬而清越,仿佛带着赤诚的心意,穿过林梢,直达云霄。

彝族摇篮曲 哄娃娃调 Lullaby of the Yi Nationality . Tune of Settling Down Babies
民间歌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演唱:李红秀

火塘里的火苗摇曳着,昏暗的火光映上木楞屋墙,那不安分的活泼娃娃还想多一会儿玩耍,该睡了,梦乡黑甜,母亲轻柔地哼唱,歌声像母亲胳膊环抱着,轻轻的晃动,轻轻的拍打,像温柔的手抚过额发,在床边守护着,给予着莫大的安全与安心,将一切躁动安抚。
彝族的儿歌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哄娃娃入睡的,由单句或两个乐句构成乐段,曲调优美而和缓,这首便是,一类是娃娃游戏时唱得,没有彝族歌调里常见的广阔音域,但跳脱而欢快。

唱歌给你听 过垛 Sing for You . “Guo Duo”
民间歌曲 民族:彝族 地区:云南

演唱:唐德芝

这是首彝族古歌,彝语里,他们把古民歌叫作“过垛”,意思是“玩耍娱乐”,其实是“曲谷”,是他们的情歌。多少个世代,夜深的时候,青年男女们来到远离村寨的地方,在山间对唱,唱山水树木,鸟兽鱼虫,唱相识相恋,唱相守的期盼或不得相守的遗憾,夜里,鸟声都歇了,万物仿佛都在静默谛听,树木延伸的枝桠、山谷连绵的起伏,从这头吹到那头的山风,都帮着他们传递和回荡那辽远的歌声和美丽的心意。
作为羌人后裔,他们的歌里保留着游牧民族民歌特有的辽远,如山鹰盘旋。好像天有多开阔,他们的音域就有多宽敞,一如他们胸臆的坦诚。好像山有多少重,他们的歌咏就有多婉转逶迤,一如他们心曲的款款。




录制成员:

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
录音指导:李大康
音乐顾问:刘晓耕
音乐统筹:刘洪健
录音:黄子瑞
混音:鹿楠楠
录制统筹:蓝宁飞
录音助理:禄璐
录音剪辑:谭凇
摄影:YC
录音地点:云南昆明
录音时间:2019.05.28-2019.05.30


制作成员:

出品人:丁磊 叶云川
中文文案:汪见殊
英文文案:朱怡雯
文案编辑:魏娉婷
字体提供:仓耳字库
出品:瑞鸣音乐
鸣谢:国家艺术基金
更多>